中資私人銀行客戶結構更加多元 高凈值人群年輕化趨勢凸顯交通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
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中資私人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近3年平均增速接近19%,客戶數平均增速超過20%。8月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業務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全體成員大會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在講話中披露了上述數據。
目前,我國私人銀行隊伍基本分為三個梯隊。劉峰介紹,第一梯隊管理資產規模均超過萬億元,服務客戶均超10萬,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第二梯隊管理資產均超千億元,服務客戶超萬戶,包括平安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廣發銀行、郵儲銀行等;第三梯隊管理資產和服務客戶分別在千億元和萬戶以下,多為頭部城商行和農商行。同時,私人銀行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在機構戰略定位和經營策略方面劃分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和特色服務平臺兩大陣營。
當前,私人銀行發展面臨一定挑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各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調整和變動,全球風險資產大幅波動;各類非銀機構競相布局私人銀行業務。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逐步擴大,更多外資機構積極布局私人銀行業務;私人銀行客戶結構更加豐富多元,除實業企業家外,專業人士、公司高管、自由職業者的比例明顯增加,高凈值人群的年輕化趨勢凸顯,私人銀行需求呈現新老疊加的特點。
面對挑戰,劉峰認為,新形勢、新趨勢對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也是機遇。他提出5點建議。
第一,私人銀行業務應始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不斷滿足客戶多元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著力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的私人銀行品牌競爭力。
第二,作為具備專業運營、資源整合及綜合服務能力的金融機構,私人銀行應更加積極地將慈善事業納入高凈值客戶服務范圍內,為家族慈善事業充當顧問。利用規模優勢為家族提供捐贈平臺,從而有序推動中國高凈值人群慈善事業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第三,提升私人銀行的專業價值,著力打造專業化的服務團隊。高素質的客戶經理和投資顧問意味著出眾的客戶體驗和超強的客戶黏性,能顯著提升私人銀行在財富管理市場中的份額與盈利能力。
第四,財富管理機構最終比拼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投研,而是系統。建議銀行借助金融科技建設有效的系統,為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進行操作預警,跟蹤客戶投資進展,提升私人銀行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第五,強化多元和全球資產配置能力。適當的全球化配置是規避市場風險的有效方法。通過海外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實現地域性的多元化和資產類別的多元化,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收益及資產保值增值。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