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微業務要有“四力”農村信用社貸款
解碼常熟農商行小微金融模式的《飛燕筑夢》一書曾總結銀行開展小微業務(主要指貸款,也包括為小微企業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務)所需要的“四力”——愿力、能力、內力、定力。其中,能力指具備開展小微業務的具體技能,內力指修煉組織和團隊管理的內功,二者均不難構建。最難的是愿力和定力,要用愿力解決服務小微客群的動力問題,明白做小微業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長期堅持。
很多事情,難在下定決心。對于銀行來說,“不做小微沒有未來”“不轉型零售沒有未來”等結論已是老生常談、毋庸置疑。但從理性方面懂得這個道理往往是不夠的,只有“痛”過以后,才能迎來脫胎換骨。
以如今的“零售之王”——招行為例,在其剛開業時,深圳只是一個剛剛被偉人圈出來的小地方,缺乏可供挖掘的大客戶,于是招行便跑到前海的漁排上,給漁民做業務,從此奠定了自己的零售基因,然后才一步步地成長為國內最優秀的零售銀行。
《小而美——一家小銀行的逆勢破局之道》一書的主角——樂清農商行地處溫州樂清,是一個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的地方。在很多不熟悉本地情況的人看來,這里是開辦銀行的沃土。但正因地域經濟基礎強,樂清也備受大銀行關注,由此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形勢。隨著大行設立“三農”事業部并下沉業務至鄉鎮,當地不少小銀行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樂清農商行也經歷了客戶大量流失,無法與大行抗衡,于是樂清農商行決定“換道超車”,去做更小、更散、更下沉的客戶。
當選定了小微之路后,還需要長期的堅持。小微業務屬于大零售范疇,銀行開展大零售業務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需要長期積累才能慢慢見效。銀行領導班子能否穩定,換屆之后還能否堅持原先的思路,都是考驗。遭遇各種波折時,隊伍內部總有不同的聲音,從波折的“坑”里爬起來之后,銀行還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又是一個問題。
定力背后,是應對短期誘惑或挫折的能力。在其他銀行通過對公業務快速做大規模時,自己能否依然深信所選擇的這條路,深知這條路的意義。比如一些小銀行的一線員工,他們能親眼看到村民在自己的幫助下生活得越來越好,收獲村民的敬意,從而由衷地認可了自己所從事事業的意義。
至于應對挫折,在方法還不成熟、經驗尚且不足的情況下,探索小微業務的過程中遇到暫時性的困難,可以見招拆招。但如果在遇到問題后就開始質疑方向的正確性,改弦更張,調整戰略方向,那么轉型結果一定不會好。
挫折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對挫折,要想辦法去克服,而不是質疑這條路的正確性。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的銀行,事后會說“小微風險大,不好做”,導致同業都畏懼小微,形成“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的恐懼心理,便更沒有人愿意下定決心從事小微業務。
比如近幾年大行再次下沉服務重心,搶占了一定的小微客戶,小行們對此有所抱怨,認為大行在低價競爭,但事實上,小微市場還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就拓展小微業務而言,大行采用的是大數據手段,只能覆蓋數據充分的客戶,這只占市場的一小部分。大行給出的利率雖然低,但小行也有大行不具備的本土優勢,完全可以做到差異化經營。只要小行練好內功,穩妥下沉,是可以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嘗到了甜頭,也不用再擔心定力的問題。
普惠金融是金融事業的初心之地,也是早年農信社發展的起錨之地。1923年6月,中國第一家農村信用社在河北香河成立,明年將迎來農信社100周年;1924年初,黨領導成立了第一家紅色金融機構——浙江蕭山衙前信用合作社。
因此,對于農商行而言,現階段與其說是轉型新領域,不如說是回歸初心。小微這條路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能力和內力都不難構建。小微這條路又比想象中的難,難在愿力、定力。銀行需要的不僅僅是具體的業務技術,更需要的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作者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