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考研國家線變化趨勢(-)
隨著2017年考研國家線的公布,大家都關注近幾年國家線的變化情況,為方便考生們查看對比,以下是百分網小編搜索整理的關于2013-2017年理學考研國家線變化趨勢圖,供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國家線總分趨勢圖
國家線單科分數線對比
(資料圖片)
點擊查看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復試分數線
2017考研34所自劃線高校復試分數線匯總
【延伸閱讀】
影響考研國家線走勢的七大因素
第一,報考考研的人數
今年考生總人數同比上浮13.6%,凈增24萬,總的報錄比例從3.3比1一下蹦到4比1
第二,招生計劃的人數
今年招生計劃總體穩定
第三,題型的難易程度
政治:基本穩定
今年的政治試卷出的還是中規中矩的,總體難度和以往的試卷持平,相對來說,選擇題比大題的難度要大一些,大題的出題基本上來說還是符合以往的"出題規律的。
數學:難度有所下降
今年的數一、數二、數三的整體難度比去年稍微有所下降,特別是高數部分選擇題填空題都是常規題目,沒有出現難題、偏題、怪題。大題的前面三道題也屬于基礎題目,計算量也不大,18和19題的計算量相對要大一些。
英語:難度有所增加
1 時效性明顯加強,文章話題和時事新聞密切相關,例如,英語一的第三篇閱讀文章考察的話題與今年國際大事---英國脫歐密切相關;第一篇文章和今年頻發的航空安全相關。
2 文章長度明顯加大,這意味著考生的閱讀量加大,這是試題難度增加的一個表現。
第四,國家線需要兼顧中西部差異,學科差異,某些院校,盡管生在一區,但年年靠調劑保培養指標,教育部必須考慮到這些。
第五,政策上鼓勵各校提升招生自主權,對復試比例上限的約定也很模糊,即便傳說某學科高分扎堆,學校也更傾向于把考生放進復試再篩一回,工學就是典型。
第六,好學校和一般學校,熱門專業和傳統冷專業,兩極分化嚴重。冷專業本來就要鼓勵,而文學這樣的,盡管不冷,但總分線已經350,缺乏上漲空間。所以,如果第一志愿報的34所或熱門院校,討論國家線沒意義,排名更重要。
第七,滿分100的和滿分150的單科,劃線是有內在規律的,一般都是1比1.5的關系,所以不能認為數學比往年考得好,就要漲,還得兼顧英語和政治。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